Linux内核 -- 读写文件系统文件之kernel_read与kernel_write
Linux 内核中文件读写详解
在 Linux 内核中,读写文件的操作与用户态的文件操作有所不同。内核中操作文件需要使用专门的接口和 API,不能直接使用如 fopen
、fread
、fwrite
等用户态的标准 C 库函数。内核内的文件操作主要通过 file
结构体进行,配合 vfs
(虚拟文件系统)的相关 API 来读写文件。
1. 打开文件:filp_open
在内核中要操作文件,首先要打开文件。内核中使用的是 filp_open
函数。
struct file *filp_open(const char *filename, int flags, umode_t mode);
filename
:文件路径。flags
:文件打开的标志(例如O_RDONLY
、O_WRONLY
、O_RDWR
等,可以与用户态中的标志相同)。-
mode
:当创建新文件时的权限(可选)。示例:
struct file *file; file = filp_open("/path/to/file", O_RDONLY, 0); if (IS_ERR(file)) { printk("Failed to open file\n"); return PTR_ERR(file); }
2. 读取文件:kernel_read
读取文件的主要接口是 kernel_read
,该函数从已打开的文件中读取数据。
ssize_t kernel_read(struct file *file, void *buf, size_t count, loff_t *pos);
file
:文件结构指针。buf
:读取数据的缓冲区。count
:读取的字节数。-
pos
:文件偏移量指针。示例:
loff_t pos = 0; char buf[128]; ssize_t ret = kernel_read(file, buf, sizeof(buf), &pos); if (ret >= 0) { printk("Read %zd bytes from file\n", ret); } else { printk("Failed to read from file\n"); }
3. 写入文件:kernel_write
写入文件可以使用 kernel_write
接口,该函数将数据写入到文件中。
ssize_t kernel_write(struct file *file, const void *buf, size_t count, loff_t *pos);
file
:文件结构指针。buf
:要写入的数据缓冲区。count
:要写入的字节数。pos
:文件偏移量指针。
示例:
loff_t pos = 0;
const char *data = "Hello, kernel!";
ssize_t ret = kernel_write(file, data, strlen(data), &pos);
if (ret >= 0) {
printk("Wrote %zd bytes to file\n", ret);
} else {
printk("Failed to write to file\n");
}
4. 同步文件:vfs_fsync
为了确保文件写入磁盘,可以使用 vfs_fsync
来同步文件数据。
int vfs_fsync(struct file *file, int datasync);
file
:文件结构指针。datasync
:如果为 1,只同步文件数据;如果为 0,则同步所有文件元数据和数据。
示例:
vfs_fsync(file, 0);
5. 关闭文件:filp_close
操作完文件后,需要关闭文件,释放资源。
int filp_close(struct file *filp, fl_owner_t id);
示例:
filp_close(file, NULL);
6. 获取和设置文件偏移量:vfs_llseek
文件的读写偏移量可以通过 vfs_llseek
函数来获取和设置。
loff_t vfs_llseek(struct file *file, loff_t offset, int whence);
file
:文件结构指针。offset
:偏移量。whence
:基准位置,如SEEK_SET
、SEEK_CUR
、SEEK_END
。
示例:
loff_t new_pos;
new_pos = vfs_llseek(file, 0, SEEK_END); // 移动到文件末尾
7. 不需要 get_fs
与 set_fs
的保护说明
在旧版本的 Linux 内核中,内核与用户态之间的内存空间隔离机制要求在进行文件读写时使用 get_fs()
和 set_fs()
函数来切换内存访问权限。这些函数将内核代码的内存访问限制临时解除,允许访问用户态内存地址。
但是,在现代的 Linux 内核(从 5.10 版本起),已经废除了这种方式,内核提供的 kernel_read
和 kernel_write
等接口不再需要 get_fs
和 set_fs
的切换。这些 API 只在内核空间中工作,不再涉及用户空间的内存访问,因此没有了跨空间访问的风险,开发者不需要手动进行切换保护。
这大大简化了内核中文件操作的代码逻辑,并减少了因跨空间访问而导致的安全隐患。
8. 综合示例
下面是一个完整的内核模块示例,它打开一个文件,读取其中的内容,写回一些数据并关闭文件。
#include <linux/fs.h>
#include <linux/init.h>
#include <linux/kernel.h>
#include <linux/module.h>
#include <linux/uaccess.h>
#include <linux/slab.h>
static int __init file_rw_init(void) {
struct file *file;
char *buf;
loff_t pos = 0;
ssize_t ret;
// 打开文件
file = filp_open("/path/to/file", O_RDWR, 0);
if (IS_ERR(file)) {
printk("Failed to open file\n");
return PTR_ERR(file);
}
// 分配缓冲区
buf = kmalloc(128, GFP_KERNEL);
if (!buf) {
filp_close(file, NULL);
return -ENOMEM;
}
// 读取文件
ret = kernel_read(file, buf, 128, &pos);
if (ret >= 0) {
printk("Read %zd bytes from file: %s\n", ret, buf);
} else {
printk("Failed to read file\n");
}
// 写入文件
pos = 0;
ret = kernel_write(file, "Hello, kernel!", 14, &pos);
if (ret >= 0) {
printk("Wrote %zd bytes to file\n", ret);
} else {
printk("Failed to write file\n");
}
// 关闭文件
filp_close(file, NULL);
kfree(buf);
return 0;
}
static void __exit file_rw_exit(void) {
printk("File read/write module exited\n");
}
module_init(file_rw_init);
module_exit(file_rw_exit);
MODULE_LICENSE("GPL");
MODULE_AUTHOR("Your Name");
MODULE_DESCRIPTION("A simple file read/write kernel module");
总结
在 Linux 内核中进行文件操作,主要依赖 filp_open
、kernel_read
、kernel_write
等函数完成。与用户态不同,内核中需要通过 struct file
和vfs
接口来操作文件。现代内核中已不再需要 get_fs
和 set_fs
的切换保护,进一步简化了文件操作代码。正确处理文件的打开、关闭,以及内核内存的分配和释放,是避免内核崩溃或其他问题的关键。
原文链接: